高唐:13歲殘疾女孩幫爸爸照顧癱瘓媽媽
“爸爸,今天我同學有吃雪糕的了。”真真坐在父親的電動三輪車上說。
“孩子,咱沒錢。”每當聽到女兒這么說,趙世平總是感到鼻頭一酸。
“爸爸,我就是說說,咱不買。”真真說。
真真13歲,是個殘疾女孩兒,雙腿細、腳趾上翻。從四五歲開始,就一直戴著腿部矯正器。她的手指也有問題,幾乎僵直。但就是這樣一個女孩,除了每天學習,還承擔起照顧母親張寶香的任務。
張寶香癱瘓在床,四肢殘疾。趙世平已經61歲了,靠撿點廢品養(yǎng)家糊口。
遭遇
女兒四五歲被鑒定是殘疾
趙世平老來得子,真真出生的那一年,他都快50歲了。但他沒想到,這個孩子竟然身有殘疾。
其實,因為孩子,趙世平已經遭受過一次打擊。
真真是他和張寶香的第二個孩子。第一個孩子是男孩兒,比真真大兩歲。
張寶香癱瘓在床。剖腹產后,身體虛弱的她光在醫(yī)院就住了一個多月。趙世平抽不出時間,便把兒子托付給別人照顧。
“孩子八個月大的時候生了一場病,沒多長時間就不行了。”趙世平的眼睛,一下子望向遠方。
真真的出生,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增添了活潑氣氛。她看起來很健康,趙世平心里很高興。
其實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趙世平認為,孩子一開始就有些不對頭,“別的孩子小腿都亂蹬,但她比較安靜,腿不大動”。
趙世平沒有照顧嬰兒的經驗。這一個細節(jié),他也沒有放到心上。
孩子快兩歲了,才會自己挪動;三歲了,還走不穩(wěn)。那時候,他只認為真真還小,還沒有學會走路。
慢慢地,真真四五歲了還經常跌倒。她的雙腿細,有些變形,腳趾也有些上翻。趙世平這時才開始擔心起來。
因為沒有錢去醫(yī)院,他們只在村里的門診上問了一下,診斷結果可能是缺鈣。但是吃了補鈣的藥后,卻依然沒有效果。
趙世平只能帶著真真去城里的醫(yī)院檢查。醫(yī)生說,她可能是“小腦發(fā)育不全”。
他們沒錢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。在一位醫(yī)生的建議下,他給真真買了腿部矯正器幫助她行走。
他們沒想到,真真竟然遺傳了媽媽的殘疾。
不幸
妻子癱瘓在床已二十多年
張寶香很早就癱瘓在床,是先天性的。她的腿“還沒有普通人的胳膊粗”,上肢也殘疾,十指緊握、伸不開。
她今年四十四歲,已經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年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趙世平說:“即使飯做好了,你不喂到她嘴里,她都沒法吃。”
張寶香從記事起,就自己走路不利索。五六歲時,她的腳變形嚴重,“連鞋子都穿不上”。
那時候,醫(yī)療條件還比較落后,附近的醫(yī)院沒有查出張寶香到底得了什么病。
不只是腿,張寶香的手和胳膊也不正常。一開始,她還會走路,只是總摔跟頭。
到十多歲的時候,她就完全不能走路了。那時候,她的胳膊還有勁,于是,她就用雙臂夾著一個小椅子“走路”。
但是,這樣的“走路”方式最終沒有維持下來。二十歲的時候,她的胳膊也沒勁兒了,她只能躺在床上了。
張寶香感覺沒法活了。“什么都做不了,還得靠人照顧,不如死了。”
幸虧,家人一直安慰她。后來,她接受了自己的狀況。“得了這種病,有什么辦法。”
再后來,她和趙世平結婚,有了真真。她有個輪椅,但是如果沒人照顧,她連床都下不去。
即使坐到輪椅上,她也沒法自己出門——十指伸不開,胳膊沒勁。
雖然這樣,只要天氣好,趙世平總會把妻子抱到輪椅上,推她出門透透氣、見見陽光。
但是,張寶香在輪椅上坐不了多久。多年臥床,她身體虛弱,坐一會兒就累。
張寶香說,她什么都做不了,吃喝拉撒都得要人照顧,“心里過意不去”。
信念
“不管怎樣,得讓孩子上學”
上午10點左右,同學們都下樓做課間操去了。真真一個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,水靈靈的大眼睛望著窗外。
她的腿腳不靈便,下樓的時候必須側著身子,扶著樓梯。平常的課間操,她不去。
雖然貧困,雖然女兒殘疾,但趙世平堅定了一個決心——必須讓孩子上學。
他的打算很簡單:孩子有點兒知識,還能找份工作。
一開始,真真在縣里的特校上學,一直上到四年級。后來,她轉到了鎮(zhèn)里的普通小學。
趙世平認為,孩子最終得踏入社會,在普通學校上學,對孩子更好。
特校的文化課教育,畢竟與普通小學有差別,F(xiàn)在上六年級的真真,很多課程都比較吃力。
她的班主任林春芬告訴記者,真真學習很努力,“雖然課程落下不少,但她很努力。”
林春芬還說,雖然真真在特校待過幾年,但是她和同學相處得很融洽。“即使她的成績不突出,至少能認個字、能學會算賬,對以后的生活也是有幫助的。”
放學了,真真從教室里走出來。她側著身子,扶著樓梯一步一步走下來。
學校破例允許趙世平在教學樓前接孩子。真真看見頭發(fā)花白的父親,綻放出笑容。坐到電動三輪車上以后,她滔滔不絕地和父親聊了起來。
當聊到同學又帶了什么好吃的,又帶了什么好玩兒的,趙世平沉默了一會兒。
懂事的真真隨即說:“爸爸,我只是說說,咱不買。”
自從真真上學起,這樣的場景不知道發(fā)生了多少遍。趙世平心里又辛酸又欣慰——孩子懂事,但他實在沒能力經常給女兒買零食。
堅持
“我要病倒,這個家就塌了”
趙世平45歲才結婚,家里窮,娶不上媳婦兒,直到遇上了張寶香。
他們一家三口一直住在土坯房里,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蓋的。去年,他們申請了危房改造,新蓋了三間北屋,還沒有住進去。
他們現(xiàn)在住在西屋里,土坯房,既當廚房又當臥室。這兩間西屋,跟以前的北屋一塊兒蓋的。墻壁和檁條椽子,都熏黑了,厚厚一層油污。
新蓋的那三間磚瓦房,還沒有來得及安裝門和前窗。蓋這三間房子,連工帶料都是賒的。
趙世平說,要是能攢兩個錢兒,就安上門窗。要是攢不到錢,等天冷了,蒙一層塑料布就行了。
趙世平今年61歲了。除了種3畝多地,他就靠撿點廢品維持生活。此外,張寶香和真真都有低保。
年齡大了,病也多了,趙世平血壓高。“高壓經常一百五十多,有時候能達到二百。”
趙世平不敢斷降壓藥,他不能病倒。他知道,如果自己病倒了,這一家子就算“塌了”。
他每天接送孩子,剩下的時間才能撿點兒廢品。地里收的,加上賣廢品的錢,能維持一家的溫飽。
他們吃最簡單的飯菜——饅頭、咸菜,能買上一斤最便宜的蔬菜,算是改善生活了,只在逢年過節(jié)的時候才吃點兒肉。
懂事
女兒想要快長大掙錢養(yǎng)家
真真是個殘疾孩子,但她還得照顧癱瘓在床的媽媽。雖然腿腳和雙手都不靈便,但她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爸爸不在家的時候,她喂媽媽吃飯、伺候媽媽大小便;她也給媽媽洗手、洗臉、洗頭,陪媽媽說話。
她也自己洗衣服——棉衣服洗不了,她就洗單衣服。趙世平說,真真從七八歲就開始照顧媽媽了。
這些年,真真穿壞了好些矯正器。趙世平說:“她以前年齡小,一年穿四副就可以,F(xiàn)在大了,兩個月就穿壞一副。”
現(xiàn)在,給真真買一副矯正器得一千三百多元錢。為了節(jié)省錢,趙世平經常修補矯正器——用鐵絲綁上幾圈,能多穿好多天。
有好心人帶著真真去商店買東西,她上來就挑了兩袋方便面。
“為什么買兩袋方便面?”好心人問。
“爸爸一袋、媽媽一袋,他們沒吃過。”
“你不要啊?”
“我在學校吃過,同學分給我的。”
方便面,在她眼里是難得的美味。
真真說,她希望自己快快長大。“那樣就能自己掙錢養(yǎng)活爸爸媽媽了。”

掃一掃關注高唐信息港微信公眾號知高唐。
相關文章
文章隨機推薦
- 第十一屆高唐書畫博覽會調度會召開
- 高唐縣召開縣委常委(擴大)會議
- 高唐縣人大常委會調研全縣工業(yè)經濟運行情況
- 高唐:貨車側翻入河溝 消防官兵齊救援
- 高唐:高考試卷專用紙張出產地
- 高唐:倆工友酒后合伙盜竊電動車被擒
- 高唐縣政協(xié)召開提案交辦會議
- 高唐縣政務服務中心服務窗口亮點紛呈
- 高唐李富勤:無私奉獻厚植黨員底色 不忘初心踐行為人民服務
- 高唐縣打擊侵權假冒工作會議召開
- 高唐縣公安局琉寺派出所及時處警撲滅一起家庭火災
- 高唐縣楊屯中心小學綠色植物進教室
- 高唐召開人才工作調度會議 注重引才、育才并重
- 高唐縣政府第二十二次常務會議召開
- 高唐西城農貿市場盛大開盤
- 高唐縣企業(yè)承擔的四個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通過專家驗收
- 山東時風消防裝備器材有限責任公司舉行揭牌儀式
- 高唐縣春節(jié)期間社會治安秩序良好
- 全市實施“雙百大城市”戰(zhàn)略觀摩團來高唐縣觀摩
- 江南園林景觀特色小區(qū)初現(xiàn)高唐
- 高唐縣關于征集留學回國人員信息的通知
- 馬戲團價值萬元馴羊丟失 高唐民警利用監(jiān)控挽回損失
- 高唐縣開展民辦教育機構違規(guī)辦學行為專項治理
- 高唐縣固河鎮(zhèn)村黨員群眾齊上陣 整治環(huán)境護家園
- 李燕緬懷父親:國畫大師曾是名抗戰(zhàn)斗士
- 高唐縣充分發(fā)揮縣離退休干部黨工委作用統(tǒng)籌推進黨建工作
- 高唐組織收看全省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電視會議
- 高唐穩(wěn)步做好首次“農業(yè)支持保護補貼”發(fā)放工作
- 高唐縣召開第十一屆書畫博覽會籌備工作會議
- 綠色生態(tài)循環(huán)畜牧業(yè)扮靚高唐